航天牛樟芝,一年株芝牛樟芝又名樟芝、牛樟菇
属于真菌界、非褶菌目、多孔菌科、薄孔菌属、多年生蕈菌类
拉丁名为 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
现代研究过程时间
中外各种研究机构发表各种论文
现代研究
中外研究机构论文
野生牛樟芝的宿主是牛樟树(Cinnamomum kanehirai)。但仅生长于百年以上高龄的牛樟树自然老化产生的腐朽树洞的内壁上,其形态多变化,有板状、锺状、马蹄状或塔状;初生时鲜红色,渐长变为白色、淡红褐色、淡褐色或淡黄褐色。
野生牛樟树会广泛分布于中国岭南地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仅在中国台湾省海拔450至2000米的山区存有400余株,是濒危生物,已禁止砍伐20多年。
加上全球生物多样化公约的签署,禁止野生资源直接利用,因此无论从法律,还是技术上,均已没有野生牛樟芝可供药用。
在无法采药的情况下,1990年以年来,在中国的台湾、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浙江等省已经大量人工种植牛樟树,并以牛樟、沉水樟、越南樟、寮国樟段木为培养基种植牛樟芝,但生长速度缓慢,产量极为稀少,价格贵过黄金,远超过灵芝、人参、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
人工种植的牛樟芝虽然效果斐然,但仅是对野生牛樟芝的粗糙模拟,难以与野生牛樟芝相比,而且由于生长环境的污染和多次传代后的菌种污染,鲁多次检出黄曲霉毒性。
2016年,广东省政府把列为重点保护和发展的20种岭南中药材之一。
2016年,航天育种技术应用于中药材领域,首次进入航天实验阶段。
2022年6月,仁泰牛樟芝菌种搭乘“神舟14号”,进行180天太空育种,优化菌种。
2024年,航天育种新技术即将投入产业化应用,突破传统限制。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魏江春的指导下,对牛樟芝的菌种优选优育、培养基分析改良、种植环境全方位仿生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坚持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种植之路。
2023年5月,由深圳市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起草的牛樟芝中药材标准发布。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魏江春的指导下,对牛樟芝的菌种优选优育、培养基分析改良、种植环境全方位仿生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坚持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种植之路。
2023年5月,由深圳市仁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起草的牛樟芝中药材标准发布。